查看原文
其他

学处|吃饭时的修行之法——智者大师《观心食法》导读(中)

灵隐寺 2024-03-19



吃饭,这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经历的事情,而且会伴随一生。可是,你真的知道应该如何吃饭吗?你知道怎样在吃饭时修行,怎样将吃饭也变为修行吗?2021年1月7日,庚子年农历十一月廿四,是天台智者大师圆寂纪念日。让我们共同学习智者大师关于吃饭的这篇开示,了解修行之人的观心食法。




前文回顾:
学处|吃饭时的修行之法——智者大师《观心食法》导读(上)

《观心食法》全文可以分为三个大段,第一段“甲一、受食仪则”介绍受食时的种种仪则,第三段“甲三、引经证成”援引经文作为通篇总结,第二段“甲二、修观要义”则是全文的核心,着重就食时修观的必要性(乙一、预示应修之由)和具体方法(乙二、正明起观之法)进行了开示。
有关为何食时需要修观,已在上篇中的“乙一、预示应修之由”进行了说明:食物是欲界众生的外命,如果不能在食时起种种观照,则食物只能够滋润生死,令众生不断在生死中轮转;反之,则可以通过食时修观的智慧观照分别生死有边无边,令吃饭也成为修行的一部分。因此,无论是乞食还是众中受食,只要是食时,都应作观。

乙二

正明起观之法


下面正以彰明食时应该如何起观。

依佛门传统,进食时应作观想。《四分律行事钞》卷中之三“随戒释相篇”及《释氏要览》、《永平清规》皆云“食存五观”,即食时当行的五种观想:
  • 一、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;
  • 二、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;
  • 三、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;
  • 四、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;
  • 五、为成道业,应受此食。

出家人的食物悉由檀越信施而来,因此食时须行五观,以诫平白受食,故斋堂又被称作“五观堂”。
而《观心食法》中的观行旨趣却与一般的“食存五观”不同,可以说是大乘实相禅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。
智者大师阐述的起观之法主要有两部分内容:从所观之食来说,食物本具法身、般若、解脱三德密藏;从能观之心来说,亦有空观、假观、中观,更有次第三观、一心三观的不同。因此,正明起观之法又分两科:一、食具三德;二、心具三观。

丙一

食具三德


观之者,自恐此身内旧食,皆是无明烦恼,润益生死。今之所食,皆是般若。想于旧食,从毛孔次第而出,食既出已,心路即开。食今新食,照诸暗灭,成于般若。故《净名》云“于食等者,于法亦等”,是为明证。以此食故,成般若食,能养法身。法身得立,即得解脱。是为三德。


观之者,自恐此身内旧食,皆是无明烦恼,润益生死。今之所食,皆是般若。


  • 观之者,指食时修持观照之人。

  • 凡夫对于一切诸法无所明了,称为无明;因为无所明了,而起贪瞋痴等种种烦恼,叫做无明烦恼

  • 润益:滋润助益。

  • 梵语般若,华言智慧,不同于世间一般聪明,是能觉了一切诸法不生不灭、清净无相、平等不二的大智慧。

修持观心食法的人,应观照储存于身体内的旧有食物,都是无明烦恼,会滋润助益生死轮转;而近日所吃的食物,与之不同,非但不是烦恼,而且都是般若智慧。

想于旧食,从毛孔次第而出,食既出已,心路即开。


  • 心为凡夫修行到达佛地之道路,故称心路

观照旧食从身上的无数毛孔依次排出,也就是自己的无明烦恼在不断消散;等到体内所有旧食全部排出,无明烦恼的障蔽都被除去,心路也就被打开了。

食今新食,照诸暗灭,成于般若。


  • 即无明。无明烦恼能够盖覆智慧光明,令其无法显现,故称为暗。

旧食是无明烦恼之暗,新食是般若智慧之明,现在摄入新食,即是以般若智慧破无明烦恼,正如明能祛暗,所谓千年暗室,一灯能明。

故《净名》云“于食等者,于法亦等”,是为明证。


  • 《净名》是经名,即《维摩诘所说经》的别称。维摩诘是梵语,乃人名,译作净名或无垢称,故《维摩诘所说经》常被称为《净名经》。

  • 《维摩诘所说经》中原文为维摩诘居士对须菩提尊者所说的一段话:“须菩提!若能于食等者,诸法亦等;诸法等者,于食亦等。”意谓食物也是万法之一,如能在吃饭上真正做到平等对待种种食物,而不挑三拣四加以分别,则可亲见诸法实相,法法平等。

  • 明证为明显的证据。

维摩诘居士“于食等者,于法亦等”的开示,正是通过食物可以具足般若智慧,亲见诸法实相的证明。

以此食故,成般若食,能养法身。


  • 法身乃佛之本体,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,故称法身。此之法身,在诸佛不增,在众生不减,众生迷之而成颠倒,诸佛悟之而得自在。迷悟虽殊,体性恒一。众生虽然本具法身,要以般若智慧逐渐开显,否则虽本具而不知,仍旧轮转三界,不得自在。

以观照之力能令食物“成于般若”,则现在食物就不单单可以滋养色身,食物所具的般若智慧之力也能够长养法身。

法身得立,即得解脱。


  • 解脱:不系名解,自在名脱。永离一切业障的系缚,得大自在,就称为得解脱

随着般若对法身的日益长养,法性之身必定不为色身及种种业果所障碍,因此就可以获得解脱。

是为三德。


  • 指法身、般若、解脱。


  • 指常乐我净四德:常即不迁不变,乐即安隐寂灭,我即自在无碍,净即离垢无染,佛以此四者为德。

  • 法身、般若、解脱一一都具足常乐我净四德,故名三德

通过观照之力,即可开显出食物本具的法身、般若、解脱三德。

观心食法


  甲一、受食仪则既敷座已,听维那进止。鸣钟后,敛手供养一体三宝,遍十方界,施作佛事。次出生饭,称施六道,即表六波罗蜜,然后受此食。  甲二、修观要义    乙一、预示应修之由夫食者,众生之外命。若不入观,即润生死;若能知入观,分别生死有边无边。不问分卫,与清众净食,皆须作观。    乙二、正明起观之法      丙一、食具三德观之者,自恐此身内旧食,皆是无明烦恼,润益生死。今之所食,皆是般若。想于旧食,从毛孔次第而出,食既出已,心路即开。食今新食,照诸暗灭,成于般若。故《净名》云“于食等者,于法亦等”,是为明证。以此食故,成般若食,能养法身。法身得立,即得解脱。是为三德。      丙二、心具三观        丁一、次第三观照此食者,非新非故。而有旧食之故,而有新食之新,是名为假。求故不得,求新不得,毕竟空寂,名之为空。观食者,自那可食为新,既无新食,那可得食?食者而不离旧食养身,而新食重益,因缘和合,不可前后分别,名之为中。        丁二、一心三观只中即假空,只空即中假,只假即空中,不可思议,名为中道。  甲三、引经证成又《净名》云:“非有烦恼,非离烦恼,非入定意,非起定意。”是名食法也。




线上随喜

盖闻欲种福田,无过斋供最胜;希登觉岸,莫如布施为先。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,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。苟能具严精洁,奉万德之慈尊,心起虔诚,延六和之上士,必定功无虚弃,德有攸归,多臻福慧于今时,早脱尘劳于异日!

长按左侧二维码,线上供佛斋僧,同植胜因!

原夫人畜攸分,贪生之心理一致;形骸虽异,本觉之佛性无殊。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,将他肉以养自身?屠门痛夜半之声,罪渊无底;浩劫感空前之苦,业海靡涯。深望改往以修来,断恶而行善,护生如己,普劝共种福田;爱物成仁,自卜同跻寿域!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,长按左侧二维码,随喜放生,广结善缘!


往期回顾




藏识

藏识|药师殿  楹柱联——慈云法雨济群生
藏识|药师殿  楹柱联——广大行愿利有情藏识|药师殿  楹柱联——灵山复现慈云藏识|药师殿  楹柱联——更期精进共证菩提

☀巡觅

巡觅|三到飞来峰,千年造像
巡觅|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
巡觅|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
巡觅|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

☀学处学处|持斋修道,能致福也——佛弟子如何过冬至
学处|佛弟子的圣诞节——2021年诸佛菩萨圣诞日
学处|弥陀圣诞日 同学赞佛偈
学处|吃饭时的修行之法——智者大师《观心食法》导读(上)

☀观照观照|少语止语 益处多多
观照|知福,2020我所遇到的幸福观照|惜福,2020我为惜福做的事
观照|培福,2021我发愿种福田

开示

开示|虚云老和尚:佛所说法,只要人识得此心
开示|来果禅师起七开示:告生死假
开示|虚云老和尚:克七取证选佛场
开示|虚云老和尚解七开示: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

物语

物语|麦冬草——于阶石间安身 于柔弱中取胜
物语|南天竹——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
物语|银杏——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|红枫——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
☀常识常识|禅堂五家钟板
常识|佛教中的动物——牛
常识|忙到没时间念佛怎么办?
常识|不可不读的佛经——《地藏经》

☀素食素食|吃菜主义——素什锦炒饭
素食|冬至冬食
素食|听说,素食有助于禅修
素食|小寒一餐抗抗寒

☀分享分享摒弃杂念 顺心而为
分享|三个忘记分享|惜食 · 惜福
分享|共同的志愿

☀赏析赏析|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造像技艺——佛教夹纻造像
赏析|禅画与画禅
赏析|杭州佛学院艺术院2017级毕业展
赏析|明末画僧陈贤《十六罗汉图册》

☀历史历史|中国佛教史略
历史|中国佛教协会的发展历程历史|历史上杭州佛教的东渡弘法历史|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——中国佛教史略之后汉佛教(一)

撰稿|妙声摄影|一叶责编|海涛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